自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以来已经过去一个学期了,现在回想起来从起初从不闻数模为何物到了解数模,再到参加数模以及获奖这段历程,不禁觉得这真的是我大学生活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在这段时光中,我不仅在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处理问题方面的能力上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那份艰辛与困难,以及那份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我从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人,同大多数人一样,在决定数学建模竞赛之前对数学建模不甚了解,甚至可以说是仅凭借着一腔热血就报了数学建模竞赛,在此我也不得不向我的两位队友感动抱歉。但是,此刻的我却发现这也并不完全是一种坏事,它让我更加用功,永不满足的去学习关于数模的知识,也因此觉得这段学习的过程十分可贵。同样,在这里我很感谢我的队友,也十分珍惜与他们在一起奋斗、学习、“争吵”的那段宝贵时光。但是说到这,我便想说说选择队友的重要性,网上好多都说什么选择队友最后选一个学数学的,一个学计算机的,还有一个写论文好的,但我在这里想说的就是其实并不是需要这样多么注重选择队友(当然也不是说选择队友不重要),所谓英雄莫问出处,更何况数学建模竞赛本身就考虑到了专业的不同导致的不公平问题,所以它的题型也不会有太多的专业要求,这就为我们选择队友增加了更多的可选性,反正我和我的队友们并没有计较太多,只是互相觉得都不错,便一拍即合,经过后期不断努力来增加团队竞争力。
参加数模竞赛的个人情感就这么多,但相对于竞赛本身而言,我想大家更加注重的还是一些经验之谈或是什么有用的东西吧。我觉得想要在参加数学建模这项竞赛的几万人中脱颖而出,并不是说单靠个人实力就够了,实力固然重要,但若说欠些经验与运气,在数学建模竞赛中胜出也是不能够的,当然如士兵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毅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觉得实力、经验、运气以及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是打开数模竞赛之门的钥匙,至少可以说是我们在备战以及竞赛阶段所应该着重注意以及培养的部分。
实力,以我而言,在数模竞赛里他就是指我们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关于数学建模的知识贮备,他难以定量衡量,我们不能说我们有多少他就够了,就足以应对数学建模了。实话实说,相对于数学建模这个本身听起来就神乎其神的名词来说,我们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它学的透彻呢,所以我认为我们需要了解的只是建模所需要的一些基本概念便可。对于这些我认为需要学习的基本概念,广义的说是实力,我认为又可以分为建模、编程、写作以及查阅资料四个部分。对于建模而言,我觉得姜启源编著的《数学模型》一书便十分不错,由浅入深,对我们的建模思维有很好的锻炼,另外,显得更为浅显一点的《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可以说是数学建模的入门之书)一书也相当不错,适合还未对数学建模作了解的同学学习。有了前面两本书我们便对建模部分做了初步了解,在遇到问题时我们便有了大致的思考方向与步骤,也对何为建模,如何建模有了大致的掌握,接下来我们便要具体的学习建模所需要用到的思想武器,比如经典的数学建模十大算法、统计学及运筹学中的相关知识以及各种分析原理(这些在学校给我们的培训过程中都会给我们做相关介绍以了解)。总之我认为在建模部分,《数学模型》、《数学算法全收录》(包括十大经典算法)、《统计学》、《运筹学》这五本书也足够我们在备赛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去啃了。
其次对于编程,我想他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建模这一部分,毕竟模型建立的再好,若无法实施也是惘然。总所周知,数学建模所需的计算软件有以下几种:MATLAB、lingo、SPSS、SAS,这几种软件不一定要熟练掌握,但一定都要会点,毕竟它们各司其职,在不同的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但无疑,MATLAB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它的重要在于它功能的强大以及适用性之广,基本上(只能说基本上)可以解决我们数学建模遇到的所有问题,在这里我推荐《MATLAB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一书,针对性比较好。此外Excel也可以说是一种强大的计算搜索软件,它有着很多基本但却非常实用的价值。当然,熟练掌握一种高级语言也是相当必要的如C语言、C++、Fortran,它使得程序更符合自己的意愿,有更多的原创性,更符合我们的要求(虽然实现起来比上述软件要求高)。毫无疑问,对于编程这一块,至少要有一人应熟练掌握,力争做到“想到即能做到”,而建模以及写作的人也应适当了解,以帮助编程的人调试程序,并使工作衔接流畅。
再次对于写作,这无疑对写的人要求很高,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篇层次清晰的高质量论文是很困难的,需要写者有很不错的语言逻辑能力以及对Word等相关论文写作软件的熟练使用。当然,令人欣慰的是数学建模论文有现成的格式套用,再加上要求也没有真正的论文那么高,只要用心学习,应该是可以解决的,在这里只有相信自己、相信队友,必要时一定要让指导老师看一下论文的排版格式是否有问题,做到最好。
最后,对于查阅资料的能力,自古天下文章一大抄,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是相当厉害的一种实力,他将巨人踩在自己脚下,所以我觉得一组成员必须都要熟练掌握,在别人的论文中汲取知识与灵感,仔细筛选,是一篇好的论文出现的必由之路。对于像我们这样相关知识并不精通的学生来说,这种能力是无上宝剑。
经验之谈,以我而言就是解决问题所应该有的建模、分析、编程、到解决的方法与步骤,当然我们的建模思路已经模式化了,主要包括问题分析、建立简化模型、求解模型以及模型评价。所以对于这些教科书式的讲法我也不想多说,我想说的经验也只是自己在数学建模过程中的感悟,甚至都谈不上是经验,各位看官请自由选取,不喜见谅。很多人说建模过程中小组成员中的职能安排很重要,也提出了很多小组模式,什么1+1+1模式(一人建模,一人编程,一人写作),2+2+1模式(两人兼建模与编程,一人专职写作),可我们小组成员并未如此的分工明确,只是大概的每种工作分个主次,一人主攻某一项,兼顾其他两项(即针对每个人的1+2模式),这样的考虑在于每个人都能对整个建模过程了解一些,使得各项过程衔接的更为自然,特别是减轻了写作人与编程人的压力(写作的其他两人帮忙写一部分,编程的其他人帮忙调试)。而对于竞赛过程中注意的事项,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决不放弃,包括绝不轻易更改选题以及妥协自己的观点,重要的是统筹兼顾,互相互补。另外,在建模的过程中进行头脑风暴,发散性思维,并以流程图等条理清晰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十分形象并且有益的。
运气之说,如果说我们小组的最后得奖毫无运气成分,那连我都是不信的,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运气如何才能降临到自己头上,我个人认为就在于细节的处理。无疑,在很多份建模论文当中,相似的和含金量相同的必然是比比皆是,那么细节处理的好的无疑成了评判的标准。这里的细节包括很多,排版的合理性,错别字,符号系统的清晰表达性,注释、字体的规范性图文生茂,这些都是些能给文章加分并使之脱颖而出的地方(感觉这段又有点像经验之谈了……)。
不轻言放弃之精神,没有话说,这也是陈词滥调了,但我却不得不提它,因为这确实是做成任何事最最基本条件,是绝对不可触摸的底线。在备赛以及竞赛过程中,我们小组都曾遇到过难以解决的困难,毫无头绪,甚至都十分气馁,但也正是挺了过来,才有了最后的获奖,以及这段美好的宝贵记忆,也因为这种逆境得生的经历,使得我们以后的奋斗道路不再迷惘,奋勇直前。
只想到这么多,总之我感谢我的队友,我的老师,我的这次美好的建模之路。
非常抱歉!本站不支持旧版本IE浏览器~~建议使用IE10/IE11/Chrome/Firefox/Safari等高级浏览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