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考研刚结束,央视报道了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河南信阳师范学院两所高校,并带有讽刺意味的给两所大学强行贴上不光彩的名号——考研基地。考研基地是指考研率特别高的院校,这些院校的学生将大学里大部分时间奉献给了考研。
3年后的今天,考研竞争更加激烈。我们姑且不评判“考研基地”,仅希望“考研专业户”(特指大一大二就开始专心准备考研的学生)珍惜大学的宝贵时光。
现实生活中,“考研专业户”高考成绩往往不理想,进入了一所二本院校,期望通过考研“逆袭”。对他们而言,考研成为了读大学的首要目标。大学是我们成年后的第一段经历,也是我们踏入社会的过渡阶段。我们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读大学,为了将来能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而读大学。因此,生存才是我们读大学的目的,而不是考研!(当然,出于自身兴趣,热爱科研的小伙伴除外)
可能有些同学会说,二本院校的学生之所以考研,就是为了生存呀。但试问二本院校生不考研就无法生存吗?再者,“考研专业户”即使考研高分被学校录取,毕业后又能更好地生存吗?
当今社会,企事业单位需要人才,二本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入职BAT的案例并不罕见,但前提是我们足够有能力,可以让企业HR刮目相看。企业肯定想通过最小的成本,招募到最优秀的人才,所以站在他们的角度,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倾向于招收985院校的学生,为什么倾向于招收研究生。因为这部分群体中NB的人相对较多,他们在这部分群体中的投入性价比高,当然他们并不会排斥二本院校NB的人。
与其花费4年的时间准备生命周期为3年的研究生学历,不如好好利用4年的时间,将自己变成NB的人,这才是生存之道。
我们都知道考研分为两个阶段:初试和复试。初试是完全的应试教育模式,大家一起考试,过了报考院校的分数线就可以参加复试;复试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
复试的目的就在于选拔真正有能力的学生,而不是高分低能的学生,因此部分高校复试分数线不高,比如中科院、北航等热门院校。
对于研究生导师,他们自身招生名额有限,在招生时往往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 是否能够做出东西按时毕业,如果不能,会影响我的口碑,影响我将来的招生。
2. 是否能够锻炼出一定的能力,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3. 是否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或心理素质。
4. 在上述三个的基础上,才考虑这个学生适不适合充当科研助手,能不能承接横向项目。
这些导师在复试时,会特别注意简历内容是否充实,是否参加过竞赛、创新项目或者活动,是否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他们并不待见高分低能的学生,对高能的学生会颇有好感。
复习考研有些人需要1年,有些人需要半年,这主要取决于我们平时基础知识是否掌握牢固。如果大一的数学、大三的专业课都是突击过关,那么考研复习相当于开始从0-1学习这些课程,而不是复习,需要的时间自然要长。
在数学、专业课底子牢固的情况下,6个月的时间复习考研,已经够用。
大学前三年,是培养高能的黄金时间。这三年,我们应深入学习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至于备战考研,就交给大三暑假和大四上半年吧。
- END -
*本文由赛氪团队原创,未经授权,转载必究。赛氪将不断为考研小伙伴带来更多资讯、经验和干货,还请大家多多捧场。
非常抱歉!本站不支持旧版本IE浏览器~~建议使用IE10/IE11/Chrome/Firefox/Safari等高级浏览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