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首届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专家相聚一堂,探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路径,展望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的未来,为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作《论学科大模型及其创新》的主题报告。浙江大学副校长吴健,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阳化冰致辞。潘云鹤院士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代表为北京大学陈斌、浙江大学吴飞等新一代人工智能通识系列教材首批作者授牌。
吴健对各位专家和来宾表示欢迎。她说,当前,人工智能正迅速跃升为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新引擎,与此同时,人工智能融入高等教育已势不可挡,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浙江大学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从师生“了解人工智能”“使用人工智能”“创新人工智能”三个层次,加强课程、师资、教材和实践平台核心要素建设,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对人才培养的赋能作用,相继成立了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牵头成立“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协作机制”,获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教材研究)”。就协作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她表示,要加强通识课程和教材建设,提高师生人工智能素养;要探索研发学科垂直大模型,推动教育创新迈向赋能新时代;要加快“教”与“学”中心转换,打造开放协同的治理共同体。
阳化冰表示,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协作机制的一员,将继续参与并大力支持协作机制的平台建设,做好招标重点教材和实践成果的推广、协作模型的应用、人工智能教材建设,助力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改革。
今年6月,浙江大学联合24家国内顶尖的人工智能教育单位发起成立了“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协作机制”,致力于加强成员高校间的合作交流,引领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本次学术年会就是在协作机制发挥作用的背景下,围绕国家人工智能教材研究基地重点任务,主要聚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与教材建设等主题展开交流讨论。会上,复旦大学副校长周磊、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卞佳丽、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艳、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陈斌等作主旨报告。除主旨报告外,会议还设立两个主题论坛进行交流和研讨。
会议由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协作机制、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教材研究)主办,浙江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教育部高教司相关负责人,协作机制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专家、教师代表等出席会议。
(文 陆兴华/图 哲映)
非常抱歉!本站不支持旧版本IE浏览器~~建议使用IE10/IE11/Chrome/Firefox/Safari等高级浏览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