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团队利用化学策略将“瞬间”定格为“永恒”

  • 浙江大学
  • 高校资讯
浙大求是新闻·浙江大学
4 天前
阅读数5572

3月24日,浙江大学药学院李新教授课题组以“Activity-based trapping for multiplex imaging illuminates the hidden role of endogenous formaldehyde in proinflammatory signaling”为题在Cell出版社旗下刊物Cell Biomaterials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在该研究中,作者提出了一种甲醛激活的蛋白标记策略,可将细胞内瞬时多变的甲醛信号转化为永久蛋白标签;结合多重免疫染色,可解析内源甲醛的信号机制。作者将该方法命名为“Trapping for multiplex imaging”,并简称为“Trami”。


近年来,活性代谢物作为调控细胞功能的关键信号分子受到广泛关注,但其瞬态特性导致传统检测方法难以捕捉,限制了人们对其病理生理机制的解析。此前,李新教授及合作者利用生物原位成像策略,发现内源甲醛在小鼠脑组织中的水平随鼠龄增加而升高,且该现象在阿尔兹海默症(AD)模型鼠中尤显著;同时,研究团队还发现促进甲醛代谢可改善AD鼠神经行为学。但甲醛如何参与AD病理发展尚未可知。

为此,本研究开发了Trami策略,通过将甲醛触发的生物正交反应与荧光标记技术相结合,首次实现了活细胞内瞬态甲醛信号向稳定蛋白标记的转化,并实现了单细胞分辨率的甲醛时空信号动态分析。研究不仅揭示了内源性甲醛与炎症标志物的强相关性,更通过调控甲醛代谢酶ADH5证实了甲醛代谢对小胶质细胞促炎信号通路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如此,作者还在野生型急性脑炎小鼠模型中发现,活化小胶质细胞是内源甲醛的主要来源。该研究创建了首个能稳定捕获瞬态甲醛的分子工具;揭示了ADH5作为抗炎靶标的可能性;并为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全新视角。

Trami策略:利用甲醛激活的蛋白标记策略将瞬时甲醛信号转化为永久蛋白标签

该研究由浙江大学药学院李新教授课题组开展,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潘远,通讯作者为李新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梁星光博士为研究顺利开展提供了无私的技术帮助。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刘晓刚教授为探针分子的化学原理解释提供了理论支持。

转载自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

收藏
分享
别默默的看了,快来和大家聊聊吧,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立即注册
打赏
浙大求是新闻
打赏金额(金额:¥0)
给Ta留言
赏金已入袋,多谢!(*^__^*)
赛乐云AI 证书查询 赛氪APP全新升级

下载赛氪APP

参加有趣活动,获得赛程提醒

分享大学生活,获得前辈指点

意见反馈

产品建议、功能吐槽、使用问题…

欢迎提出关于赛氪网的问题和建议 :)

微信公众号
关注赛氪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关注赛氪服务号
温馨提示

非常抱歉!本站不支持旧版本IE浏览器~~建议使用IE10/IE11/Chrome/Firefox/Safari等高级浏览器浏览。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帮助与反馈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