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散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翻译古典散文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意义。
古典散文都是由文言文写就,要将它们翻译成外语,更非容易之事。做好古文英译,有以下两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注意古今词义差异
汉语言从古至今,绝大多数词汇的意义已经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正是这种变化造成了我们理解古文的困难。我们翻译中国古文时,就要在理解上注意古今词义明显不同的词,特别是要注意古今词义只有细微差别的词。弄懂古今词义差别的方法是要了解词的古义,特别是它的本义。这是理解中国古文, 进而翻译好中国古文的有效途径。
中国古文译成英文时,要勤査工具书,决不可望文生义,否则会闹出笑话。如“驴不胜怒,蹄之。”“蹄”本是名词,在句中却接了宾语“之”,这时“蹄”起到了动词的作用,所以应该活用为动词,是“踢”的意思。古今词义还有貌似相同。实际上却存在细微差别的地方。例如:“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方位名词“东”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往东去。译者很容易忽略这些细微的差别,造成误译,翻译时也应当要特别留意。
(二)、注意通假字
通假字,简言之,就是古文中通用的错别字。文言文中的通假现象很多,如果缺乏辨析能力,望文生义,就会导致理解和翻译上的错误。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就是通假字,通“悦”,意思是“愉悦”。
又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惠”通“慧”。译文:太过分了,你真的太不聪明了!
如: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信”通“伸”。译文:我没有估计道自己的德行与能力,只想在天下伸张正义。
一言以蔽之,在古文的英译中,译者应当注意识别古今词义,准确判断具体词义,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掌握古文的文体特征。在翻译时,在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的同时,要结合英语的特点,照顾到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惟其如此,方能做好古文英译的工作,为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迈出坚实第一步。
(一)、比赛原文均为古代散文名篇,其中涉及大量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例如时代背景、历史人物等,参赛译文应当充分了解背景信息,并以脚注或夹注的形式将背景信息补充完整,没有注释扣10分,注释极少扣五分,当注未注者,每处扣1分。
(二)、比赛严禁抄袭,发现抄袭译文者扣50分。
(三)《曹刿论战》考点
1.十年春,意思为鲁庄公十年的春天,即公元前684年。译为Spring of the Decade,Spring of the 10th year,不加注释者扣2分。
2.公将战, 公指鲁庄公,译为lord, the king不加注释者扣2分。
(四)《桃花源记》考点
1.便要还家,要为通假字,指邀请上家里做客,译为I have to return home,I am going home者扣2分。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指妻子和子女,译为 wife扣2分。
3.后遂无问津者。比赛原文删除此句,有翻译此句者,扣2分。
(五)《陈情表》考点
1.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前指早前之意,将前太守译为ex-governor, former governor、former prefecture chief者扣2分,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东宫代指太子,将其译为East Palace或Eastern Palace,扣2分
3.死当结草,“结草”表示报恩,如成语“结草衔环”,常用来表达对对方的感恩戴德。译为When you die, you grow grass ,Death is like grass等, grass knot等扣2分。
参考文献:
非常抱歉!本站不支持旧版本IE浏览器~~建议使用IE10/IE11/Chrome/Firefox/Safari等高级浏览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