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比赛主要围绕地空两栖机器人控制领域,开展地空机器人SLAM定位、导航、视觉识别、人机交互、地空运动学模型解析的技术研究,进行该比赛,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创新实践能力,同时提高智能机器人控制、传感、驱动等各方面技术水平,熟悉机器人操作系统各方面功能及控制算法编程实现,涵盖专业知识及技能包括自动控制、单片机编程、数字电路、伺服电机驱动、机器人操作系统、C\C++\Python编程、传感器技术、激光SLAM、深度学习、人机交互。
另行通知
1、参赛机器人需使用经过组委会认证的统一参赛平台,参赛队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改装。
参赛队赛前需将参赛机器人技术参数发送到下方联系邮箱进行参赛平台认证,经认证后会统一发送认证通过说明文件,通过认证的参赛队才可进入到赛前检录环节。(机器人平台认证方式:将机器人尺寸测量及机器人照片和机器人详细硬件介绍以word的形式统一发送到邮箱即可(需在邮件内容中体现队长及队员姓名,学校,参赛队名称,所报名赛项)
2、在满足规则的前提下,可以对机器人的机械和传感器进行扩展,所用的扩展传感器须经赛项负责人认证,或者由用户完全自主自制的传感器,未经组委会认证的,将取消比赛资格。
任何一台参加比赛的机器人都必须安全操作,即不对人和环境造成危害。每台机器人都要将电源开关设立在外壳上容易接近的地方。裁判认定参赛机器人有安全隐患,经警示仍不修改的队伍,裁判有权取消参赛资格。
1、比赛场地为长宽高5m*5m*2m。
2、场地设置起点/终点区域,尺寸为30*35cm(终点地面贴有识别降落标识)。
3、比赛场地会中设置一共3个任务点,每个任务点为25*30cm的长方形,3个任务点周围的障碍物/挡板长为1.2m,3个空中识别任务点尺寸为20cm(贴有识别标识),场地中设置两个宽高1m*0.75m的窗户,窗户内径下沿离地高度为0.4m。
4、任务信息图像及任务点识别图像在比赛现场公布。
5、比赛过程中,所有参赛人员需站在场地围栏外,除紧急处理情况下的裁判员其余所有人员禁止进入正在比赛中的场地。
1、到达第一个任务点(10′)
2、到达第二个任务点(10′)
3、到达第三个任务点(10′)
4、穿越窗户1 (20′)
5、识别到第一个空中识别点并灯光提示(10′)
6、识别到第二个空中识别点并灯光提示(10′)
7、穿越窗户2(20′)
8、降落在终点区域(10′)
9、技术文档(10′)
机器人到达目标点或终点,如未完全进入任务点内,裁判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给分,在比赛时每支队伍有两次比赛机会,取两次最高分进入最终成绩评审。
如果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多队同分现象,则根据比赛终止前的比赛用时来确定排名,用时较少的队伍排名靠前。比赛过程中参赛队可以主动要求放弃比赛来获得较短的比赛终止时间。
1、赛前准备
参赛队伍在赛前抽取比赛顺序,每只参赛队比赛前有2分钟准备时间,准备好后将机器人放至出发区域并示意裁判比赛,裁判确认比赛开始后,参赛队启动机器人。
2、比赛过程
机器人进入场地后,需要在出发区出发依次到达三个任务点,穿越窗户1和窗户2回到终点区域即可完成比赛。进入终点时,机器人在地面投影完全进入任务点便算到达,到达任务点或着地后比赛结束。
3、比赛结束
机器人在比赛过程中触碰到围挡或者机器人完全进入“终点”区域,比赛结束。裁判宣布比赛开始后机器人30s未开始运动比赛结束。比赛过程中,机器人触碰到障碍物,比赛结束。比赛过程中,参赛队员举手示意结束比赛时,比赛结束。机器人运行过程中,参赛队员进入场地时,比赛结束。
比赛过程中裁判组(超过两个裁判)有权根据机器人运行状态停止比赛(例如:机器人程序死机、机器人超过20s状态未发生变化)。
联系邮箱:本规则负责人邮箱389818312@qq.com
联系人:张强,17610662055(微信同号)
非常抱歉!本站不支持旧版本IE浏览器~~建议使用IE10/IE11/Chrome/Firefox/Safari等高级浏览器浏览。